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 学术速递

学术速递

发表于 2025-04-05 05:36:48 来源:全球新闻网

暨南大学基础医学与公共卫生学院马文军/刘涛教授团队和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内科霍勇教授在《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杂志上发表了题为“The Interactive and Joint Associations of Ambient PM2.5 and Temperature on the Onset of Acute Coronary Syndrome: Findings from The Chinese Cardiovascular Association (CCA) Database-Chest Pain Center Registry”的重要研究成果。研究背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是一类重要的缺血性心脏病,其亚型包括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及不稳定心绞痛。在过去的十几年,尽管ACS的诊断和治疗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ACS仍然是世界范围内心血管疾病死亡的重要病因。目前,已有一些研究探讨了自然环境因素对ACS的影响,但既往的研究大多集中于探索单一环境因素与健康结局间的关联。而在现实生活中,人们通常同时暴露于多种环境因素,它们可能共同影响着人类健康。本研究基于中国胸痛中心数据库,评估了我国短期大气颗粒物(PM2.5)和气温暴露对ACS发病的交互和联合作用。结果与讨论该研究共纳入1,292,219例ACS患者,涵盖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3,017家医院。基于时间分层的病例交叉设计研究,通过构建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PM2.5暴露浓度每增加10μg/m3,ACS的发病风险增加0.38%(95% CI: 0.21%~0.54%);气温与ACS发病之间呈现倒U型曲线关系,提示暴露于中低温环境时人群发生ACS的风险最高(图1)。图1. 基于单暴露和多暴露模型的PM2.5和气温与ACS发病的暴露反应关系在所有ACS患者中,归因于PM2.5和气温单一暴露造成的比例(归因分值,AF)分别为1.43%(95% CI: 0.81%~2.04%)和8.62%(95% CI: 7.62%~9.62%)。而归因于PM2.5和气温联合暴露的AF值为9.93%(95% CI: 8.36%~11.48%)。亚组分析结果显示,PM2.5和气温联合暴露造成的ACS疾病负担在不同亚组间存在明显异质性。例如,ACS疾病负担在老年人群、NSTEMI患者及我国南方地区较高(图2)。图2. 归因于PM2.5及气温暴露的ACS疾病负担该研究进一步评估了PM2.5和气温对ACS发病的交互效应。结果显示,高浓度的PM2.5和低温暴露对ACS的发病存在协同交互作用,暴露于更低的气温环境时,PM2.5与ACS发病之间的关联更强。例如,在总ACS人群中,分别暴露于高温(气温>75%分位数)、中温(75%分位数≥气温≥25%分位数)和低温(气温<25%分位数)环境时,PM2.5暴露浓度每增加10μg/m3,ACS的发病风险分别升高-0.14%(95% CI: -0.47%~0.19%)、0.44%(95% CI: 0.25%~0.64%)和0.75%(95% CI: 0.58%~0.93%)(图3)。图3. 不同气温分层下PM2.5与ACS的关联暨南大学基础医学与公共卫生学院马文军教授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内科霍勇教授为该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暨南大学基础医学与公共卫生学院刘涛教授、硕士研究生朱启炯、马里兰大学韦晶博士为该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本研究获得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23YFC360500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2075173、42175181、42375180)、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2024A1515012088)的支持。https://pubs.acs.org/doi/10.1021/acs.est.4c07508全面工作传播矩阵FOLLOW US苏州工业园区东方华夏心血管健康研究院电话:0512-68295918邮箱:[email protected]网址:https://www.ccahouse.org地址:苏州工业园区水坊路36号姑苏会平江馆心脏之家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随机为您推荐
热门文章
文章排行
版权声明:本站资源均来自互联网,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Copyright © 2025 Powered by 学术速递 ,全球新闻网   sitemap

回顶部